跳转到路径导航栏
跳转到正文内容

“铁军”叶挺独立团

http://www.sina.com.cn  2009年07月27日10:46  瞭望

  走进叶挺独立团,就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气壮山河的革命历史

  文/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杨琳

  叶挺独立团纪念馆,6节碗口粗的铁索,无声地陈列着。

  透过那暗红色的斑斑锈蚀,人们仿佛仍能嗅着历史的血腥气息,重回1935年5月29日22勇士飞夺泸定桥的历史瞬间,耳边杀声震天。

  走进叶挺独立团,就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气壮山河的革命历史。纵观团史,它始终作为我军的尖刀部队、主力部队,承担最为艰险、惨烈和开拓性的战斗任务。今天,作为我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团,叶挺独立团仍是关键时刻最受信任、最能突击的王牌部队。

  荣耀团史力量之源

  叶挺独立团成立于1925年11月18日,前身是孙中山的大元帅铁甲车队。该团名义上属于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建制,但干部任免调动、培养教育、重要军政训练计划的制定,都由当时的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决定,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。

  北伐战争时期,团长叶挺率领该团屡立战功,获得“铁军”美誉,沿用至今。1927年,该团参加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。

  红军时期,叶挺独立团不仅参加了井冈山会师和五次反围剿,更有“强渡乌江”掩护军委纵队顺利渡江,“飞夺泸定桥”粉碎敌军夹击合围红军的妄想,翻雪山、过草地为红军趟出一条生命之路,“奇袭腊子口”开辟北上抗日道路,被誉为“开路先锋”。

  抗日战争时期,叶挺独立团与日军激战平型关,打破了“皇军不可战胜”的“神话”。

  1943年3月,在苏北平原一个普通村庄刘老庄,为掩护党政军机关和群众转移,该团四连82名官兵与三千敌寇展开殊死搏斗。战斗从早晨打到黄昏,战士们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捅,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,枪托砸碎了就用小锹砍,小锹砍断了就用牙齿咬,打退敌人一次次冲锋。最后82勇士全部壮烈捐躯,死时仍保持战斗姿态。四连由此被命名“刘老庄连”,朱德总司令评价刘老庄战斗“是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”。

  解放战争时期,叶挺独立团南征北战,参加四平保卫战,南下海南岛创造了“木船打兵舰”的奇迹。新中国建国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,叶挺独立团攻必克、守必固、战必胜,九连被中央军委授予“能攻善守英雄连”荣誉称号。

  作为一支备受重用的老红军部队,从叶挺独立团走出了共和国的3名元帅、1名大将、6名上将等176位将帅。荣耀的团史就是一面旗帜,是叶挺独立团锻造剽悍战斗力的不竭源泉。

  当代铁军剽悍之师

  1997年,叶挺独立团在全军最早装备了92轮式步战车,成为解放军第一支轻型机械化步兵团。

  近十年来,戴着“铁军”臂章的叶挺独立团官兵,曾担负98抗洪、苏丹达尔富尔维和、中俄联合军演等多次重大任务。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中,“铁军”更成为除成都军区外最早到达震中区域的尖刀部队。

  5月14日到达灾区后,团长刘豫便带领突击队6小时强行军50公里,直插映秀。而后,突击队3次攀越铁索渡过岷江,6次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大山,绕过4座桥梁,历时5小时,行程20多公里,第一时间赶到断水、断路、断粮、通信中断的“孤岛”汶川县银杏乡,展开救援。

 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,叶挺独立团累计抢救生还者16人,解救被困群众2万余人,运送物资3744吨,抢修公路277公里。铁军官兵参与了毛家湾救援、黄家村救援、搜救失踪直升机、援建阿坝铝厂等重大救援任务,还在灾区建立医疗点和少年军校。

  救援官兵们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坚忍付出。部队初到映秀,道路不通,保障困难,携带的3天干粮很快就吃完了,为了完成后续任务,官兵们每餐只喝半碗稀汤充饥。实在没有吃的,他们就把当地用来喂猪的大叶菜买来充饥。

  由于轻装进山,官兵没携带被褥,晚上休息只能靠雨衣裹紧身体,睡在冰冷的水泥路上。当时,上级下发的十几捆帐篷就在身边,但没有人打开使用:官兵们清楚,上面写着“救灾专用”。夜晚突降暴雨,官兵被淋醒冻得瑟瑟发抖,望着群众搭建的防震棚,战士们像雕塑一样在雨里蹲了一夜。

  即便如此,全团官兵也没有出现丝毫退缩。九连一班班长胡彦向本刊记者描述了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:“组织突击队时,师刘政委跟大家说,不是独生子的站出来!结果大家全都站了出来,4个人写了血书,超编加入突击队,接受生死考验!”

  红色基因用“练”传承

  将红色基因渗透到每个官兵的骨子里、头脑中、血液中,将革命传统优势转化为现代军队的战斗力,是祖国对叶挺独立团的期望和要求。官兵们深知这一点。

  叶挺独立团不仅设有团史馆,每个连也都有自己的荣誉室和“连魂”。比如“刘老庄连”四连的连魂是“生命不息、战斗不止”,“飞夺泸定桥”二连的是“要桥不要命”,“能攻善守英雄连”九连的是“只要第一,不要第二”。每个入伍新兵放下背包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团史馆、荣誉室。

  1986年出生的马飞,是一名从青岛理工大学休学入伍的战士。去年在银杏抗震救灾时,二连要通过一个40公分宽、60米长的水库坝顶,坝顶两侧都是深坑。看到前面的战友一个个迅速通过,马飞丝毫没有意识到坝顶的危险。“当站在坝顶,我知道我没有其他选择。战友过去了,我就能过去,绝不能有辱连队荣誉,那时感觉团队的精神力量是如此巨大”,马飞说。

  对常人来说,九连“只要第一,不要第二”的要求过于苛刻,任何一项比武第二名的成绩都进不了连队荣誉室。“我们招收的新兵和其他部队没有不同,但只要进了九连,他们就会在‘只要第一’的氛围中被锻造成精英、尖子”,九连连长杨国旺对本刊记者说,他们曾专门组织过“官兵恳谈会”,讨论新时期这样“苛刻”的连魂是否还适用。“官兵们在讨论中统一了认识,我们的成就感、战斗力来自于连魂,我们要把它坚守下去”,杨国旺说。

  “对于军人,只有战争时期和战争准备时期,没有所谓的和平时期。因此,革命传统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实战训练,绝不能‘两张皮’”,叶挺独立团政委张友书说,“独立团历史上的战绩是用战斗力拼出来的。今天,我们同样把工作重心放在训练上,所有工作都要首先围绕训练、服务训练、保障训练。以实战训练成果,传承我们的红色基因。”

  2001年、2005年,叶挺独立团先后两次被总政表彰为全军先进团党委;2001年被总装备部表彰为全军车辆装备管理先进单位;2006年,被四总部表彰为科学文化教育先进单位;2008年抗震救灾,被济南军区荣记集体三等功。

  光荣的“临汾旅”

  在烽火岁月中,这支部队曾浴血72昼夜,一举攻下号称“东方马其诺防线”的临汾城,被中央军委授予“临汾旅”荣誉称号,成为我军建制最大的荣誉单位。

  临汾旅在60年的征程中涌现功臣1.18万余人;歼敌数目为本旅建制17倍

  文/《瞭望》新闻周刊记者云杉

  七月南京,大地蒸腾着白色的热浪。

  解放军某部的营房门前,一位头戴钢盔、身穿作战服的哨兵持枪屹立,全身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,却如钢浇铁铸般地一动不动,与他身后的“临汾旅”英雄群体塑像相映生辉。本刊记者在这一刻,似乎已经理解到了“光荣的临汾旅”六个字的内在涵义。

  旅长金川:“猛、狠、拼、犟”是临汾旅的特色

  临汾旅历史陈列馆就矗立在营区的大院里,这是一处外观普通的青灰色小楼,却牵动着一代代临汾旅官兵的英雄情怀。在一面长达数米的浮雕前,政治部干事刘跃清站住说:我们旅的历史上,有黄继光式的英雄,有邱少云式的英雄,有王成那样手执爆破筒冲入敌群的英雄战士。可以说,我军历史上所有的英雄典范,都能在临汾旅的历史上找到。

  刘跃清接着说: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潜伏战中,临汾旅就出现了11位邱少云式的英雄战士,他们为了战争的胜利,牺牲了生命。

  他的手轻轻抚过浮雕的右下角:“这是陈开茂、蔡朝兴两位烈士。他们在朝鲜战场上,为了掩护战友的安全,前赴后继用自己的身体去堵敌人的枪眼。”双人堵枪眼的事迹,在可以考证的世界战争历史上,仅此一次。

  “临汾旅的荣誉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,”站在演习场的临汾旅政委戴学志说,“作为临汾旅的传人,我们的责任就是让临汾旅的旗帜永远飘扬。”

  在山呼海啸般的炮声中,海面上火光冲天,一颗颗炮弹精准、凶悍地命中靶区,海面上覆盖着一片火网;

  全副武装的战士冲向战壕,动作之迅猛令人目不暇接,攀越巨石峭壁如履平地。好一支雄风劲旅!

  这里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“枪王群体”。

  “枪王”的荣誉之所以骄人,难在于保持,难在于无论烈日狂风,或者大雨滂沱,必须保持20秒20发子弹的速射中达到195环以上的成绩。这个成绩不但标志着高超的射击水平,更显示出一个战士的意志、勇气和超强的心理素质。

  临汾旅已产生了五代枪王了,最好的成绩是199环。这意味着在几乎不瞄准的情况下,20发子弹全部命中靶心。

  临汾旅旅长金川说,这支部队的特色是“猛、狠、拼、犟”四个字。这种善打硬仗恶仗的攻坚精神,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

  藏族战士三郎格西:我举枪瞄准的时候,觉得祖国就在我身后

  临汾旅除了执行野战军正常任务外,还是中国陆军向外开放的窗口。从1970年开始,临汾旅接待了一万多名各国来宾,其中包括国外的元首和外军将领。

  演兵场上,雪花飞扬。只听“准备——射击!”一声号令,曳光弹拖着火红的尾焰穿过风雪,战士们以不同的武器,从不同的位置,对着不同的目标,一颗颗子弹全部精确无误地射中靶心。站在观礼台上的罗马尼亚国防部长举着高倍望远镜看了又看,兴奋地走下观礼台,与射手们一一握手,并且授予他们“罗马尼亚英雄战士”的荣誉勋章。

  当玻利维亚国防部长看到射手宋海龙送上的靶标时,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198环!他摘下墨镜,把弹孔数了又数,良久,才在靶标上签上自己的名字,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:真是一群令敌人胆战心惊的勇士!希望我们永远是朋友!

  美国前太平洋司令布莱尔与士官李华的对话却是饶有兴味的。

  “作为中国士兵,你是不是认为我们美国军队很好战?”

  没等翻译的话落音,李华就用流利的英语回答布莱尔:“十分好战!”

  “哦?为什么?”布莱尔惊讶得合不拢嘴。

  “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,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,美国军队停止过战争吗?”

  面对中国士兵坚定的回答,布莱尔默然了。

  临汾旅的战士们有一种明显的特质,就是“底气”。这种“底气”既来自革命战争中铸就的大无畏传统,也来自过硬的军事素质,更来自深沉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。

  年轻的藏族战士三郎格西神态还带着稚气,说话的时候有些羞涩。他说,他最崇拜他的班长叶荣尧,希望能像班长那样,成为一代“枪王”。三郎格西入伍的时候,体能不是很好,射击不及格。现在,他已经是能在20发速射中打出198环的神射手了。他有了另外一个称誉:枪王之星,意思是有可能成为枪王的新星。

  他是这样叙述自己的心路历程的:我是四川阿坝人。在抗震救灾的日子里,看到那些不知名的战友在废墟上奋战,我每天都想跪在地上流泪。我觉得家乡像是一片沼泽,慢慢往下沉,可是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托举起来了,我知道那双大手就是“祖国”。

  “我在训练的时候,耳边总有一个声音在说:你是中国军人,你代表祖国!

  临汾旅旅歌:无限忠诚于人民,是我们的职责

  政委戴学志谈到临汾旅精神时说:“临汾旅的旅歌里有这样的话:无限忠诚于人民,是我们的职责,这是我们的良心!无论社会如何发展,时代如何变迁,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永远不会变!我们这支军队永远是人民的子弟兵!”

  在戴学志的回忆中,98抗洪无疑是难忘的一幕。

  南京下关超出警戒水位1.66米,南京岌岌可危!接到上级抗洪命令后,临汾旅紧急出动,在狂风暴雨中奔上随时可能坍塌的大坝。官兵们打桩、夯土、扛沙袋,连续奋战18昼夜,一个人滑倒了,翻身起来继续上。一个战士晕倒了,旁边的战士扛他的沙袋继续冲上去。

  临汾旅用人民子弟兵的赤诚筑起了铜墙铁壁,确保了南京人民安然无恙。

  大坝保住了。风雨过后,临汾旅的官兵们正准备撤离,没想到乡亲们闻讯赶来了,带着鸡蛋、馒头,将汽车围住。载满官兵的汽车慢慢地向前开去,不知哪辆车上,有人唱起了临汾旅旅歌:党教育我们,不怕牺牲自己,无限忠诚于人民……

  在临汾旅,这样的事迹太多了。在2008年的抗雪救灾中,临汾旅官兵与风雪搏斗12天,确保了南京交通干线的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。

  临汾旅被四总部表彰“抗击风雪冰冻灾害”先进单位,并参加全国“抗击风雪冰冻灾害”巡回报告会。

  在这次抗雪灾中,士官徐长有开着推土机破冰雪66公里,三天四夜没有合眼。对于这种挑战人体极限的战斗,徐长有说:如果说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,那就是看到那些被困在路上几天几夜的群众,他们又冷又饿,觉得只有解放军才能救他们。

  临汾旅没有辜负人民如山的重托。

  临汾旅第21任旅长金川这样回答本刊记者:请祖国和人民放心,我们有信心有能力,在抵御侵略、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再立新功!

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

Powered By Google

更多关于 人民解放军  的新闻

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┊Copyright © 1996-2009 SINA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